金嵌紫檀柄玉頂漏匙,清,通長17.9厘米,最寬4.9厘米。
漏匙七成金質。匙體鏤空鏨蓮瓣紋,并鏤空鏨刻出雙蝠及“ 卐”、“壽”字樣,木柄安裝處鏨牡丹紋。紫檀木柄呈彎弧狀,其上鑲嵌銀絲纏枝花紋,柄端鑲青玉雕琢的獸首。
此匙采用鏤空工藝制成漏匙,樣式罕見,具體作用不詳。其做工精致繁復,在一只小小的漏匙上集中了鏤空、鏨花、金鑲木柄、木柄嵌銀絲、木柄嵌玉等多種工藝手法,實為不易。
鏤空是瓷器的裝飾技法之一,也被稱作“鏤花”或“透雕”。它是將器物胎體上的紋樣鏤通,形成內外通透的圖案。
蓮花俗稱“佛花”,蓮瓣紋是佛教文化影響下流行的紋飾。南北朝時期由于佛教文化盛行,瓷器上常用蓮瓣紋做裝飾。隋初瓷器裝飾也受此風影響。金屬工藝的一種。即用工具剔除地紋,使紋飾輪廓線凸起。鏨金工藝技法早在商代就已出現,到清代,被廣泛地運用于各種金屬工藝品上。紫檀木是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之一,主要產于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、亞熱帶地區,我國廣東、云南等地有少量出產。其木質堅硬,體重,入水即沉,沒有疤痕,呈紫黑色。紫檀木生長緩慢,非數百年不能成材,故極珍貴。紫檀木的紋理纖細浮動,變化無窮,其色調深沉,顯得穩重、大方、美觀?!恫┪镆[》稱:“新者色紅,舊者色紫,有蟹爪紋,新者以水浸之,可染物?!蔽覈糯褂米咸茨局谱髌魑餁v史悠久,東漢末年已見于記載,唐代宮廷中亦有使用紫檀木的記載。至明代,紫檀木更是受到皇家的寵愛。清代,紫檀木大量進入宮廷中,為內務府造辦處用于制作清宮家具及文玩之器的必備材料,同時一些富商大賈之家也多使用名貴的紫檀木制造家具及生活用品。
我國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。鑄造銅器時,在需鑲嵌部位表面鑄成線槽,將松石、紅銅片或金銀絲、片嵌入凹槽,再打磨平滑。鑲嵌工藝始于二里頭文化時期,在春秋時期較盛行。
中國傳統裝飾花紋之一。所繪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,枝葉相互纏繞,構成四方連續或二方連續的圖案,統一中寓變化。有纏枝蓮、纏枝菊、纏枝牡丹和纏枝寶相花等多種紋樣。
我國古代金工傳統工藝之一。用小錘敲擊各種大小不同的金屬鏨子,在金屬表面留下鏨痕,形成各種不同的紋理,使單一的金屬表面產生多層次的立體裝飾效果。此種工藝始于春秋晚期,盛行于戰國,至今依然為匠師們沿用。
TAG標簽耗時:0.019329071044922 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