綠地剔紅龍鳳壽字紋八方盆,高14厘米,口徑22.3厘米。
盆八方形,上寬下窄,平底無足。盆內髹黑漆,光素無紋。外壁剔彩花紋,八面均為綠漆刻回紋、勾云紋、水波紋錦地,分雕龍、鳳紋各4組。每組下部雕海水江崖,上部有騰飛的龍或鳳,流云飄浮其間。每組龍紋圖案上部均有一圓形開光,內刻方格“卍”字紋錦地,上分別壓“萬”、“年”、“如”、“意”字樣,組成“萬年如意”。盆外底正中刻有楷書填金“大明嘉靖年制”豎行款。
嘉靖雕漆的風格較早期有明顯變化,雕刻精細,刀法快利,不磨熟棱角,具有鋒棱之美。此件作品精雕細刻,為嘉靖時期雕漆之精品。
雕漆品種之一,又名“雕紅漆”或“紅雕漆”。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時期,發展于明清兩代。明黃成《髹飾錄·坤集·雕鏤第十·剔紅》中寫道:“剔紅,即雕紅漆也?!卧?,藏鋒清楚,隱起圓滑,纖細精致?!逼浞ǔR阅净?、金屬為胎,在胎骨上層層髹紅漆,少則八九十層,多達一二百層,至相當的厚度,待半干時描上畫稿,然后再雕刻花紋。一般以錦紋為地,花紋隱起,華美富麗。根據漆色的不同,有剔紅、剔黃、剔綠、剔黑、剔彩、剔犀之分,其中以剔紅器最多見。 雕漆品種之一,亦稱雕彩漆。其技法是用多種色漆分層涂于器物表面,雕刻時分層取色,其花紋五色斑斕。
家具上常用的紋飾之一,由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,寓意吉利深長,蘇州民間稱之為“富貴不斷頭”。在家具上,回紋主要作為邊飾,用于邊框、牙條、足端或束腰等處。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紋見于清代。錦原為絲織物的種類名,花紋精致古雅。漆器上所謂錦地,是指用漆填或描繪出華美的紋樣作襯地,其上再飾各種圖案。
陶瓷器裝飾紋樣之一種。明、清兩代是陶瓷器以龍紋為裝飾的全盛時期,主要采用釉上、釉下彩繪方法,亦有印花、刻劃等工藝。龍的體態有較多變化,常見有云龍、戲珠龍、海水龍、螭龍、行龍、立龍、正面龍、側面龍、夔龍等。 我國傳統裝飾技法之一。即為使器物上的裝飾變化多樣或突出某一形象,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狀(如扇形、蕉葉形、菱形、心形、桃形、圓形等)的空間,其內飾以圖紋。
髹漆工藝之一,亦稱刻漆。其工藝技法是在胎體上層層髹漆,少則幾十層,多則百層以上,然后在漆上雕刻花紋。其胎以木質居多,漆色有紅、黃、綠、醬等。<br> TAG標簽耗時:0.025305986404419 秒